中国的北极政策:“冰上丝绸之路”
1月26日,中国首次发表了关于北极政策的白皮书,宣布将积极参与北极事务,作为“近北极国家” ,中国将寻求与北极国家和其他国际以及地方组织的开展合作(白皮书英文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将中国描述为“北极事务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并称其为“近北极国家,最接近北极圈的大陆国家之一”,并且“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与北极国家共享利益”,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冰上丝绸之路”,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对北极的看法越来越具有战略性。“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或标志着中国将在该地区开展一系列经济与政治活动。各方对此反应各异,尽管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意图暗自担忧,但某些北极国家——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支持,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信心和推进项目的机会。当然,中国不可避免与俄罗斯开展合作,因为俄罗斯与大部分北极地区接壤。2016年,中国国有的丝路基金(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完成了以12亿美元收购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 (LNG) 工厂9.9%股份的交易。该工厂的多数股权由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Novatek)所有,而中国将成为其天然气的主要客户。俄罗斯一直是中国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因素。2017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了这一倡议。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为中俄两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相当关注中国在远东地区的能源投资以及东北航道,因为这几乎是联系东北亚与西欧的最短航道。
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 中国将参与由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组成的北极航道的开发。考虑到北极航道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运输通道,中国将鼓励“其企业参与这些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商业化试航”;
- 中国将致力于参与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矿物及其他非生物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 中国将开始合理利用北极地区渔业及其他非生物资源并参与保护这些资源;
- 中国将开发北极地区旅游业,白皮书中指出北极旅游是“新兴的北极活动”。举个例子,芬兰拉普兰地区2016年中国游客激增90%。
中国目前对于北极地区事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在商业利益上,白皮书强调勘探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在全球挑战上,中国聚焦气候变化、环境退化与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北极视为试验其全球治理的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推动北极科学研究,促进多边论坛商讨北极事物,加强与有意愿的北极国家的经济双边协调合作,追求与当地居民的商业合作以及加强对北极地区的政策研究。
尽管白皮书中完全没有提到北极地区的军事安全问题,但是在过去五年,海军指挥学院与中国海军研究所已经利用国家科研基金展开了三个北极研究课题。一个是关于北极供应库的建立,另外两个是北极航道。将军事问题排除在白皮书之外的做法表明中国不愿让其北极战略引发过多关注,也表明中国积极热衷于通过投资合作的“柔和”方法来打开通向北极的门户。
“冰上丝绸之路”的思路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脉相承的。北极地区缺乏基础设施,也迫切需要资金与技术投入来增强其经济连通性与发展潜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方法进入不熟悉且不受欢迎领域已经成为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处理模式。北极航道开发利用的重点正是促进互联互通,这也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