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致命的习惯
世贸组织称在中国大概有3亿烟民,总数达全球吸烟人数的三分之一。全球医学界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刊登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到2030年,每年约有两百万人-即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烟民-将死于吸烟。这一项研究一刊登出来,迅速占领了各大西方媒体头条,但在中国,就连媒体喉舌新华社都忽视了这则消息。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关于这条消息的评论和反应也出现在主流社交网络上。
研究显示,在中国,约三分之二的烟民在20岁以前就开始吸烟,除了戒烟者,其他的烟民有一半都死于这种不良嗜好。
研究人员研究了两项15年前有代表性的研究,研究关于中国烟民吸烟所带来的影响。第一项研究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而第二项还在研究中,有五十万吸烟男女参与这项研究。在40到79岁之间由于吸烟至死的百分比由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百分之十上升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增加了两倍之多。而在城市里,这个百分比占得更多,达百分之二十五,并处于上升阶段。
在中国,吸烟几十年来是一种文化现象。烟,除了用作减轻压力外,还被用来当成一种送人的礼物的习俗。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已警觉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整体对吸烟有害健康的关注程度还是非常低。世贸组织认为,中国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成年人充分了解吸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连,而对吸二手烟有害身体健康有觉悟的人还不足三分之一。因此,戒烟人数占总吸烟人数的百分之十这个比例不足为奇。
在中国,吸烟这种流行病的性别分配比例为:68%烟民为男性,32%烟民为女性,这种男性吸烟比例上升而女性吸烟比例下降的趋势对烟草分配产生很大的影响。确切地说,女性处于中国抗烟力量的前沿,在中国政府群体里是禁烟力量,制定禁烟规则的也一般都是女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制造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一事实使得吸烟现象在中国更复杂,隶属国有企业的中国国家烟草公司每年的财政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7%-10%。如果卫生部长要制定烟草消费限制,那么这一举措将会遏制其他相关机构从烟草产业中受益,从而把政府推向困难处境。
如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那么可以考虑使用电子烟。电子烟产自本地,对健康的危害性相比较小,这或许可以成为嗜烟者吸烟的替代品。如果这种替换能强制实施,并有政府官员带头起示范,由以前的烟草向电子烟转变,那么这或许会是一种解决办法,对吸烟者,对电子烟产业,也对政府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