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教育中不平等现象:如何处理?
6月7,8日两天,超过九百万中国高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高考(gaokao)在意大利语中是maturità,也代表学生进入大学这个人生中的分水岭。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将决定他进入哪所大学,因此对他们的未来有不可测量的影响。
高考测试考生在语文,数学,英语和个人选择的理科或文科的能力。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没有高考,但自1950年起国家恢复高考。高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事实上,高考是全国性的考试,是中国皇帝用来选拔国家官员的考试;在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后220年)首次被引入,在皇帝统治下的政府官员都需要参加选拔性考试,这种做法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
中国的顶尖学府都集中在大的繁华的城市,主要在沿海一带,而师资欠缺,资金不足的学校大多位于内陆地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家建立了新学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入学率从1998年三百四十万人次达到2015年两千六百二十万人次。然而,经济增速放缓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下降的巧合引起了关于是否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的普遍关注。
直到最近,农民工入城打工生活多年,但他们子女不能参加当地高考,需回到他们的家乡参加考试。国家原本打算提高社会流动性,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分数线即可进入大学学习,但高考一直被批评有反效应。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已接受相当低的教育,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国家顶尖学府排斥就因为他们的农村户口。
为了缓解社会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平衡,政府出台了新的措施,放宽对偏远地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条件。此外,一些省份出台奖励少数民族学生额外加分政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可能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政府一直在贫困地区努力采取行动。
不管是否有效,新的措施引发了激烈的抗议,城市家长们呼吁“教育公平”。当教育部长宣布,为欠发达地区学生设立教室之后,将有更少的当地学生在大城市的各种抗议活动。在武汉,家长们包围政府办公室,为当地学生请求更多学习场地。在哈尔滨,家长们呼吁新的招生政策授权不当。
多伦多大学社会学家Sida Liu在纽约时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写到如果不在欠发达地区推进学校教育,那么在国家教育上的不公平现象不会有多大改变。如果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中央政府还有一些主要工作需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