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越来越强大:中国在打造特大城市
京津冀-读起来比较绕口,这是中国计划将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一些城市这三个地区连接起来,河北省简称冀,共同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名字。此项目规划者的目标是将首都地区变成一个特大城市,可容纳1.1亿居民,成为综合经济神经中枢,可敌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
将这三个地区集成为一体的想法讨论已久,如今已自然而然地相互联系在一起。河北这个贫穷的钢铁生产省打工的非居民工人数量占了北京的五分之一。并且,自2008年来修建了一条从天津开往北京时速高达130公里的高铁。
去年十一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甚至亲自呼吁合并三个经济中心,并公布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一个340亿欧元的投资,将促进该地区的交通连接。北京市作为蓝图的一部分,市政府将迁移至位于天津和河北交界处,距北京市市中心往东20公里的通州区,成为大城市管辖的下属行政中心。
中国经济近三十年来的高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环上海市的长江三角以及环香港地区的珠江三角。这两个国家面积大小的地区有一至两个毗邻卫星城市的特大都市,总共创造出国家25%的GDP,每个地区至少有一个国际证券交易所。
近年来,中央政府致力于将北京的金融也发展成这两个区域的水准,然而,京津冀特大城市项目的似乎没有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着重于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工业和制造业是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领导人似乎指望着该地区在劳动力供应,工业发展和资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将其转化为高端制造和技术中心。
京津冀计划可结合三个地区的资源:北京各类工作机遇,各类企业总部,高校,高级人才,科技专家;天津的渤海港口,每年有大量的中国生产产品通过此港口运输往全世界;河北的卫星城市,拥有通勤人口和密集的钢铁,混凝土工厂集中地。
一些分析家强调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腾飞需要时间,北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钱财来弥合京津冀周边城市的差距。该地区拥有庞大的农村人口,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和行政竞争问题。中国领导人希望能够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一个更流动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在制定策略及前瞻性的行业上的经济增长。
北京市政府办公室迁移至通州这一举措正好与从市中心向大城市郊区推动就业这一战略相背驰,但如果这个试点成功,将给区域一体化水平成果带来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