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工业园及孵化器“以仙桃数据谷为例
简介:创新和产业孵化器的角色
技术创新这一主题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动态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近年来在产业和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欧洲首屈一指的智库MERICS撰写的两篇关于中国政治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报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我们来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数字丝绸之路”的说法,以及关于国家政策的“中国制造2025”的说法。
图一按时间顺序列出了政府推出的主要政策,主要从2015年公布“中国制造2025”开始。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是在过去两年中,在国家和专家层面提出了许多倡议和正式概念。
正如我们之前的《伽利略每周观察》中所写,重庆市也在经历向新经济发展模式过渡得重要阶段。从这方面来讲,工业孵化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吸引企业落户和投资。根据MERICS的数据,中国最近涌现了530多个智能制造产业园。许多公司专注于大数据(21%)、新材料(17%)和云计算(13%)。
重庆孵化器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虽然项目已经得到当地机构的确认,但从管理、主体建筑的建设、内部空间的规划等方面来看,还处于过渡阶段。
另一个特点是近年来,全市工业园区数量明显增加。因此,重庆孵化器面临双重挑战:因为它们在吸引市级和地区企业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竞争力。事实上,成都和贵阳是中国西南部两个非常有趣的创新及创业孵化器中心,它们可以代表重庆面临的挑战。
重庆工业园区分析:渝北区重庆仙桃数据谷
我们决定,在《每周观察》栏目的“西部创新”系列(自今年9月以来推出的三大新系列之一,主要关注的是重庆的经济和创新)中分析重庆市的工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
我们的第一个系列是仙桃数据谷。据iChongqing报道,它位于重庆市中心的渝北区,距离江北国际机场9公里,非常接近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该项目于2014年重庆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期间启动。最初的目标是在该领域建立一个新技术的参考中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和跨境电子商务。致力于打造大数据产业链,包括数据感知、存储、挖掘分析和应用。同时,通过集中布局,努力吸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和基于大数据服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继刚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整个数据谷175万平方米的90%将完工,而整个结构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
“根据8月25日举办的智博会新闻发布会所公布的《仙桃数据谷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仙桃数据谷已建成商业建筑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注册企业760家,入驻企业142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2018年8月22日,智博会开幕的前一天,在仙桃大数据谷签署了45个项目、计划投资256亿元人民币,估计年产量超过280亿元人民币”(iChongqing)。
近期发展
2018年仙桃数据谷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园综合发展实力排行榜”中名列第四,被评为“2018中国大数据之星产业园”。
仙桃数据谷计划打造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在这里推出了一种特殊的芯片,带有“重庆基因”,物奇科技、线易科技等企业相继推出了五款“重庆基因”芯片。为了推广这种新产品,去年6月召开了新产品发布会。
去年10月,数据谷建立了IC设计产业园。到目前为止,已经聚集了ARM、创通联达、物奇科技、线易科技、矩芯视觉、摩尔精英等20多家核心企业。
11月6日,华为软件开放云平台在仙桃数据谷正式上线。截至今年6月底,华为平台已为全市1800多家科技企业开展政策和技术咨询服务,完成265家企业软件开发云支持,举办12场技术沙龙。开展220多项培训活动,深入开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项目交流,为全市3000多名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服务。
“作为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重庆拥有强大的传统制造业基地。相比之下,创新领域相对薄弱。”杨继刚说,将‘微笑曲线’的两端拉回,让科技赋予传统产业以力量,是仙桃数据谷的使命。”
新1+3+5+10+N计划
为此,仙桃数据谷围绕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谷总体目标的确立,立足重庆产业基地,规划布局1+3+5+10+N的创新生态系统。
如果说创新的核心是人才,那么吸引年轻的专业人才是重庆工业园区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仙桃数据谷正在努力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推出政策以促进合格人力资源的流动。
今年6月,仙桃数据谷为大学毕业生和年轻人才推出了“三减免/半”住宿优惠政策。软件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等专业毕业生可获得最多3个月的免费住宿,入住仙桃数据谷舒格国际青年社区。3个月后,仍处于失业状态或处于创业初期的毕业生,经确认后可获得最多3个月的半价补贴。据数据谷领导层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3-5年内聚集超过1万名软件开发人才。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将继续关注仙桃数据谷的发展,以创新之名在意大利和中国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参考资料
Max J. Zenglein & Anna Holzmann (2019), Evolving Made in China 2025.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in the quest for global tech leadership, MERICS Papers on China, n.8, 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Kristin Shi-Kupfer & Mareike Ohlberg (2019), China’s digital rise. Challenges for Europe, MERICS Papers on China, n.7, 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Zeng, Douglas Zhihua (2010). Building Engines for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Experience with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Industrial Cluster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Wu, Jianfeng, Zheng, Siqi, Sun, Weizeng and Kahn, Matthew. 2017. “The Birth of Edge Cities in China: Measur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Industrial Park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00, 80-103, May.
Watanabe, Mariko. 2014. The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Firm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