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与驻渝使领馆

“重庆大轰炸”与驻渝使领馆

各位读者,大家好,感谢你对《重庆故事》专栏的关注。本期文章,我们继续探索二战时期的重庆。

从1998年起,每年6月5日重庆都会拉响防空警报,急促而紧迫警报声响彻山城,以悼念在1941年6月5日“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罹难及在日军轰炸中死难的同胞。

重庆大轰炸遗址

据《重庆防空志》记载: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侵华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1938年上半年日军多为试探性的轰炸,直至10月日本攻占武汉后,决定于12月初开始对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全面轰炸,企图打击中国政府、军民抗战的决心和意志。

日军轰炸后留下的废墟

1939年5月至1941年8月是日机轰炸最为集中、重庆居民牺牲最为惨重的阶段。1939年5月3日和4日,日机从武汉飞抵重庆,使用燃烧弹对渝中半岛及其它居民密集区进行了无差别轰炸,引发大火连烧两天两夜,造成了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约20万人无家可归的惨剧。

1941年6月5日傍晚,日军飞机对重庆市区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疲劳轰炸,数千民众涌入较场口的防空洞避难,结果2000余人因窒息而亡,数不清的民众在混乱中受伤,“较场口大隧道惨案”成为二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惨案。

在日军持续的无差别轰炸下,损毁建筑物4889幢,其中包括英国、法国等外国驻华使馆及机构有不同程度受损,就连悬挂了纳粹旗帜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

德国大使馆旧址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述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上海辗转迁来重庆的故事,重庆作为陪都,先后有苏联、英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在此设立了大使馆或公使馆,这些建筑遗迹大多在现今的渝中区和南岸区。

在渝中半岛的制高点鹅岭公园内,丹麦公使馆、土耳其公使馆和澳大利亚公使馆比邻而设,绿植环绕,不为外人所知。不远处就是现在的网红打卡地“二厂”。从鹅岭公园顺健康路而下,能看到一座巴洛克式砖木结构建筑,这是美国大使馆的旧址。1938年美国使馆迁来重庆,先后在中山四路、李子坝办公,直至1942年落成这幢小楼,才迁来此地。

美国大使馆旧址

还有另一幢坐落于枇杷山正街的仿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也保存较好,它的前身是苏联大使馆,现已成为第三人民医院的办公楼。

苏联大使馆旧址

渝中区还有多处旧址,比如中英联络处旧址在解放碑五四路,法国领事馆旧址则在已经拆掉十八梯区域。

为躲避日军轰炸,各国外使领馆纷纷搬迁至南岸区。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在南岸区东水门大桥南桥头的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内,砖木结构,一楼一底,还建有地下室。距此不远处是比利时大使馆旧址、意大利大使馆旧址,靠近慈云寺和米市街,近年来重庆市政府规划在这一区域打造“重庆开埠文化遗址公园”。

其它国家的使领馆选择了更为隐蔽的地方——南山。在介《蒋介石在渝的四处官邸》中,我们介绍了他的南山别墅,购买自一位黄姓富商,同时,蒋政府还购置多处房屋供外宾使用。其中有一幢建筑原是军火商人朱星门的私宅,1939年蒋介石政府买下,后来因为苏联大使潘友新在此居住时间较久,所以被人们称作“苏联大使馆”。法国大使馆、印度大使馆等国的旧址也在此附近,现在被统称为“黄山、南山战时首都遗迹”。

法国大使馆南山旧址

外国使领馆与重庆军民共同经历了日军轰炸的洗礼,他们是“重庆大轰炸”的见证者、是陪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值得各位亲自去各遗址游览。感谢大家对本专栏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Please share: